中医推拿 - 功效在于推拿
中医推拿,又称"按摩"、"按跷"、"导引"、"案扤"、"摩消"等。是依据中医理论,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,或配合某些肢体活动,来恢復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。按摩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,属中医学重要部分。
中医推拿简便安全,疗效显着,一直被广泛应用。追根寻源,西方的 massage 是由中国古代"摩消"一词音译而来,相反将 massage 译成中文,现今通常解为"按摩"。现代按摩和传统中医推拿有一些区别。现代按摩仅数百年歷史,手法种类较少,主要作为放鬆肌肉,促进血流,解除疲劳,舒缓 心身的目的。传统中医推拿 (按摩)已有千年悠久歷史,手法种类繁多,可以治疗内、外、妇、儿及骨伤科等疾病。
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最先提倡"膏摩"疗法,即将配製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,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,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,这不仅提高疗效,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範畴。
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,但由于疗效显着,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,仍广泛应用,《医宗金鉴》对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,将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按、摩、推、拿列为伤科八法,确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。
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