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全新装修  全新体验广告广告

中医推拿 - 功效在于推拿

中医推拿,又称"按摩"、"按跷"、"导引"、"案扤"、"摩消"等。是依据中医理论,在体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种手法,或配合某些肢体活动,来恢復或改善身体机能的方法。按摩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,属中医学重要部分。

中医推拿简便安全,疗效显着,一直被广泛应用。追根寻源,西方的 massage 是由中国古代"摩消"一词音译而来,相反将 massage 译成中文,现今通常解为"按摩"。现代按摩和传统中医推拿有一些区别。现代按摩仅数百年歷史,手法种类较少,主要作为放鬆肌肉,促进血流,解除疲劳,舒缓 心身的目的。传统中医推拿 (按摩)已有千年悠久歷史,手法种类繁多,可以治疗内、外、妇、儿及骨伤科等疾病。

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最先提倡"膏摩"疗法,即将配製好的膏药涂抹在患者体表,然后用手法在其上抚摩擦揉,具有手法与药用双重作用,这不仅提高疗效,亦扩大了按摩的应用範畴。

清代的医院虽不设推拿科,但由于疗效显着,不论在官方还是民间,仍广泛应用,《医宗金鉴》对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,将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按、摩、推、拿列为伤科八法,确立了正骨推拿的分科。

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:

  • 疏经活络:由於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,促使毛细血管扩张,增快血液与淋巴的循环。
  • 消肿止痛:由於病变部位血液与淋巴循环改善,加速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,使肿胀挛缩消除。
  • 疏通气血郁滞:由於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、粘连、嵌顿和错位。
  • 捏脊、推拿腹部:可促进胃肠蠕动的正常化,促进消化腺的分泌,有利於消化功能改善,故对脘腹疼痛有帮助。
  • 推拿有调整神经奋与与抑制作用,有利於改善失眠,降低血压。
  • 适应症:落枕,腰背痛,急性腰扭伤,肩关节周围炎,腰椎间盘突出症,坐骨神经痛,头痛,胃脘痛,胃下垂,失眠,以及小儿疳积(脾胃虚弱)等。
  • 禁忌证:怀孕或月经期妇女的腹部和腰砥部不宜推拿,正在出血部位以及皮肤病病变处不宜推拿,一切急性传染病以及结核菌或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推拿,骨折、脱臼应以整复手法为主,也不宜推拿。

咨询热线:020 81011268
营业时间:早上8:00-凌晨2:00


在线客服系统
^ 返回顶部